《给排水阀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排水阀门.pdf(9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2、上端的阀盖, 设于阀 体下端的阀座, 插接在阀盖内的阀杆, 设于阀盖 上且穿接过阀杆的手轮, 所述阀盖内设有阀槽, 所述阀体内设有流道, 所述流道内连接有过滤 网, 所述过滤网之间设有阀芯且阀芯上端与阀杆 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阀杆外臂的外螺纹与 阀槽内壁的内螺纹之间螺纹连接的方式, 增加阀 杆上移或下移过程中的摩擦, 提高阀门开闭状态 下的稳定, 且经L形油槽对阀杆与阀槽之间润滑, 避免其生锈, 水平方向的流道减少介质对阀门内 的冲击, 且阀芯与阀座间的密封设计, 增加阀门 使用密封性。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4页 CN 210461754 U 2020.05.05 CN 21。
3、0461754 U 1.一种给排水阀门, 包括阀体(1), 设于阀体(1)上端的阀盖(2), 设于阀体(1)下端的阀 座(3), 插接在阀盖(2)内的阀杆(5), 设于阀盖(2)上且穿接过阀杆(5)的手轮(4), 其特征在 于, 所述阀盖(2)内设有阀槽(8), 所述阀体(1)内设有流道(9), 所述流道(9)内连接有过滤 网(7), 所述过滤网(7)之间设有阀芯(6)且阀芯(6)上端与阀杆(5)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排水阀门, 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杆(5)外臂设有外螺纹(11), 所述阀槽(8)内壁设有与外螺纹(11)相适配的内螺纹(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排水阀。
4、门, 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盖(2)内还设有L形油槽 (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排水阀门, 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芯(6)底部设有第一插块 (16)以及位于第一插块(16)两侧的第二插槽(15), 所述阀座(3)上设有与第一插块(16)相 匹配的第一插槽(13), 以及位于第一插槽(13)两侧且与第二插槽(15)相匹配的第二插块 (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排水阀门, 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芯(6)底部切面呈现M形状, 所述阀座(3)上设有与阀芯(6)切面M形状相适配的M形状。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0461754 U 2 一种给排水阀门 技术领域 0001 本。
5、实用新型涉及给排水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给排水阀门。 背景技术 0002 阀门是控制流动的流体介质的流量、 流向、 压力、 温度等的机械装置, 阀门是管道 系统中基本的部件。 阀门管件在技术上与泵一样, 常常作为一个单独的类别进行讨论。 阀门 可用手动或者手轮, 手柄或踏板操作, 也可以通过控制来改变流体介质的压力, 温度和流量 变化。 阀门可以对这些变化进行连续或重复的操作, 比如在热水系统或蒸汽锅炉安装的安 全阀。 0003 阀门通过阀杆带动阀芯的上下移动, 对阀门开启或闭合, 阀杆长时间的上下移动, 造成阀杆的磨损, 容易出现晃动或移动不牢固现象, 影响阀门使用效果, 且现有的阀门内的 流。
6、道多是异形结构(如: S形状), 这种结构的流道会造成介质的堆积, 以及介质对阀门对的 冲击, 造成阀门内容易残留介质中的杂质, 以及对阀门内产生磨损, 影响其内部的密封性。 0004 为解决上述问题, 本申请中提出一种给排水阀门。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一)实用新型目的 0006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给排水阀门, 采用阀杆 外臂的外螺纹与阀槽内壁的内螺纹之间螺纹连接的方式, 增加阀杆上移或下移过程中的摩 擦, 提高阀门开闭状态下的稳定, 且经L形油槽对阀杆与阀槽之间润滑, 避免其生锈, 水平方 向的流道减少介质对阀门内的冲击, 且阀芯与阀座间的密封设计, 。
7、增加阀门使用密封性。 0007 (二)技术方案 0008 为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给排水阀门, 包括阀体, 设于阀体上端的 阀盖, 设于阀体下端的阀座, 插接在阀盖内的阀杆, 设于阀盖上且穿接过阀杆的手轮, 所述 阀盖内设有阀槽, 所述阀体内设有流道, 所述流道内连接有过滤网, 所述过滤网之间设有阀 芯且阀芯上端与阀杆固定连接。 0009 进一步地, 所述阀杆外臂设有外螺纹, 所述阀槽内壁设有与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 纹。 0010 进一步地, 所述阀盖内还设有L形油槽。 0011 进一步地, 所述阀芯底部设有第一插块以及位于第一插块两侧的第二插槽, 所述 阀座上设有与第一插块相匹配。
8、的第一插槽, 以及位于第一插槽两侧且与第二插槽相匹配的 第二插块。 0012 进一步地, 所述阀芯底部切面呈现M形状, 所述阀座上设有与阀芯切面M形状相适 配的M形状。 0013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增加阀杆上移 或下移过程中的阻力, 提高阀门使用的稳定性, 操作简单, 对阀体内流到介质过滤, 增加阀 说明书 1/3 页 3 CN 210461754 U 3 体内的密封性, 延长阀体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给排水阀门开启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给排水阀门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3为本实。
9、用新型提出的给排水阀门中阀杆与阀槽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给排水阀门中第一实施例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给排水阀门中第二实施例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19 附图标记: 0020 1、 阀体; 2、 阀盖; 3、 阀座; 4、 手轮; 5、 阀杆; 6、 阀芯; 7、 过滤网; 8、 阀槽; 9、 流道; 10、 L 形油槽; 11、 外螺纹; 12、 内螺纹; 13、 第一插槽; 14、 第二插块; 15、 第二插槽; 16、 第一插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
10、并参照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应该理解, 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 而并非要 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此外, 在以下说明中, 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 以避免不 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0022 如图1-2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给排水阀门, 包括阀体1, 设于阀体1上端的 阀盖2, 设于阀体1下端的阀座3, 插接在阀盖2内的阀杆5, 设于阀盖2上且穿接过阀杆5的手 轮4, 所述阀盖2内设有阀槽8, 所述阀体1内设有流道9, 所述流道9内连接有过滤网7, 所述过 滤网7之间设有阀芯6且阀芯6上端与阀杆5固定连接。 0023 需要说明的是, 转动手轮4带动阀杆5向上运。
11、动, 阀芯6随之向上移动, 阀bd半岛芯6的上 移, 流道9贯通, 介质通过流道9流动, 阀门开启, 相反转动手轮4, 阀杆5向下运动, 阀芯6向下 移动, 对流道9阻挡, 阻止介质通过流道9流动, 阀门关闭, 流道9两侧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位于 同一水平上, 流道9内的介质水平流进流出, 减少介质对流道9内壁的冲击造成磨损bd半岛体育, 且设置 在流道9内的过滤网7能对介质中的杂质过滤, 起到简单净化介质效果。 0024 在实例中, 所述阀盖2内还设有L形油槽10。 L形油槽10上端与阀盖2顶部连通, 且L 形油槽10上端设有密封盖, L形油槽10下端与阀槽8内连通, 取下密封盖, 向L形油槽10内滴 入润滑油, 。
12、润滑油沿L形油槽10流动到阀槽8内, 对阀杆5与阀槽8之间起到润滑作用。 0025 在实施例中, 如图3所示, 所述阀杆5外臂设有外螺纹11, 所述阀槽8内壁设有与外 螺纹11相适配的内螺纹12。 阀杆5外臂的外螺纹11与阀槽8内的内螺纹12螺纹连接, 在阀杆5 移动的过程中, 增加阀杆5与阀槽8的密封性, 确阀杆5移动时的稳定性, 增加阀门开启或闭 合的牢固性。 0026 在一个的实施例中, 如图4所示, 所述阀芯6底部设有第一插块16以及位于第一插 块16两侧的第二插槽15, 所述阀座3上设有与第一插块16相匹配的第一插槽13, 以及位于第 一插槽13两侧且与第二插槽15相匹配的第二插块1。
13、4。 阀芯6在与阀座3闭合时, 第一插块16 插接在第一插槽13内, 第二插块14插接在第二插槽15内bd半岛体育, 且bd半岛第一插块16与第一插槽13以及 第二插块14与第二插槽15之间均设有密封垫, 增加阀芯6与阀座3之间连接的密封性, 保证 阀门在关闭状态下的密封性。 说明书 2/3 页 4 CN 210461754 U 4 0027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 如图5所示, 所述阀芯6底部切面呈现M形状, 所述阀座3上设有 与阀芯6切面M形状相适配的M形状。 阀芯6与阀座3之间的M形状的底部匹配, 增加阀芯6与阀 座3之间密封, 确保阀门闭合状态下的密封性。 0028 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 将流道9一端与进水端。
14、口连通, 另一端与出水端口连通, 转 动手轮4, 阀杆5向上运动, 阀杆5底部连接的阀芯6随之向上移动, 流道9贯通, 介质通过流道 9流通, 且过滤网7对介质中的杂质起到过滤效果, 反向转动手轮4时, 阀杆5向下运动, 阀芯6 下移, 流道9被阀芯6阻断, 介质无法通过流道9流动, 对阀门关闭, 且阀芯6底部与阀座3之间 的, 第一插块16与第一插槽13以及第二插块14与第二插槽15的配合, 确保阀芯6与阀座3之 间连接的密封性, 且阀杆5的上移或下移, 其外臂设有的外螺纹11与阀槽8内壁设有的内螺 纹12螺纹连接移动, 增加阀杆5上移或下移的阻力, 确保阀杆5上移或下移的稳定。 0029 。
15、应当理解的是,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 用新型的原理, 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因此, 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 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此外, 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 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 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说明书 3/3 页 5 CN 210461754 U 5 图1 说明书附图 1/4 页 6 CN 210461754 U 6 图2 说明书附图 2/4 页 7 CN 210461754 U 7 图3 说明书附图 3/4 页 8 CN 210461754 U 8 图4 图5 说明书附图 4/4 页 9 CN 210461754 U 9 。